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小街。寺院后东南两边各有两条山岭。南边一条长300余米,北倚汤汇大河,河似“鲢鱼”,故曰“鲢鱼山”。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明初。相传,当时鲢鱼山下梅溪镇为商南商贾云集之地,因汤姓居多,改名为汤家汇。后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三袭河南,该庵被毁。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由地方名士募化重修,更名“接善寺”。
该寺环境清幽,明朝即在西院设蒙馆办学。据说,清朝麻城梅之焕早年曾就读于此。成名后,赠“一藏经”给该寺。抗战时期,立煌县汤家汇中心小学设在该寺西院。...
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小街。寺院后东南两边各有两条山岭。南边一条长300余米,北倚汤汇大河,河似“鲢鱼”,故曰“鲢鱼山”。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明初。相传,当时鲢鱼山下梅溪镇为商南商贾云集之地,因汤姓居多,改名为汤家汇。后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三袭河南,该庵被毁。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由地方名士募化重修,更名“接善寺”。
该寺环境清幽,明朝即在西院设蒙馆办学。据说,清朝麻城梅之焕早年曾就读于此。成名后,赠“一藏经”给该寺。抗战时期,立煌县汤家汇中心小学设在该寺西院。
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小街。寺院后东南两边各有两条山岭。南边一条长300余米,北倚汤汇大河,河似“鲢鱼”,故曰“鲢鱼山”。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明初。相传,当时鲢鱼山下梅溪镇为商南商贾云集之地,因汤姓居多,改名为汤家汇。后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三袭河南,该庵被毁。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由地方名士募化重修,更名“接善寺”。
该寺环境清幽,明朝即在西院设蒙馆办学。据说,清朝麻城梅之焕早年曾就读于此。成名后,赠“一藏经”给该寺。抗战时期,立煌县汤家汇中心小学设在该寺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