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8),姓王名守仁,字伯安,余姚(浙江)人,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的后裔。曾筑室讲学于浙江会 阳明洞 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矫旨廷杖,由京城远谪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在他谪居龙场三年中,曾结庐研读于此,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形成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从而构成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还创办了“龙冈书院”,遂将东洞更名为“阳明小洞天”,世称“阳明洞”。并受邀贵阳讲学,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为中国儒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囚禁于此3年。......
王阳明(1472-1528),姓王名守仁,字伯安,余姚(浙江)人,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的后裔。曾筑室讲学于浙江会
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矫旨廷杖,由京城远谪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在他谪居龙场三年中,曾结庐研读于此,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形成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从而构成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还创办了“龙冈书院”,遂将东洞更名为“阳明小洞天”,世称“阳明洞”。并受邀贵阳讲学,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为中国儒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囚禁于此3年。
阳明洞历史久远,古木参天,亭阁相映,碑刻历历,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风景幽雅宜人。这里是王阳明行踪遗迹和张学良囚禁之处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是修文现有的唯一一个古树群。有“阳明柏”等名木古树50多种,东洞中有明、清、民国年间的摩崖石刻43幅,是国内外溶洞摩崖最多的一处,书体行、楷、隶、篆各具风格。洞口上方最大一幅“阳明先生遗爱处”为明万历(1589年)贵州宣慰使安国享书。龙冈山上及四周,除有阳明洞外,还有王阳明所建的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和后来为纪念他而建的王文成公祠、阳明碑苑、阳明园、阳明文化交流中心、阳明山庄等建筑,阳明主题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王阳明(1472-1528),姓王名守仁,字伯安,余姚(浙江)人,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的后裔。曾筑室讲学于浙江会
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矫旨廷杖,由京城远谪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在他谪居龙场三年中,曾结庐研读于此,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形成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从而构成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还创办了“龙冈书院”,遂将东洞更名为“阳明小洞天”,世称“阳明洞”。并受邀贵阳讲学,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为中国儒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囚禁于此3年。
阳明洞历史久远,古木参天,亭阁相映,碑刻历历,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风景幽雅宜人。这里是王阳明行踪遗迹和张学良囚禁之处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是修文现有的唯一一个古树群。有“阳明柏”等名木古树50多种,东洞中有明、清、民国年间的摩崖石刻43幅,是国内外溶洞摩崖最多的一处,书体行、楷、隶、篆各具风格。洞口上方最大一幅“阳明先生遗爱处”为明万历(1589年)贵州宣慰使安国享书。龙冈山上及四周,除有阳明洞外,还有王阳明所建的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和后来为纪念他而建的王文成公祠、阳明碑苑、阳明园、阳明文化交流中心、阳明山庄等建筑,阳明主题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