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落成,古称“松丘禅院”。清光绪初,僧本隆大加修葺,创刑檀,年渡皈依者百余人,寺僧亦在30人以上,香火鼎盛连绵,历来为文人雅士咸集之所。由于被兵火毁坏,西来寺已完全失去从前风貌与辉煌。......
西来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落成,古称“松丘禅院”。清光绪初,僧本隆大加修葺,创刑檀,年渡皈依者百余人,寺僧亦在30人以上,香火鼎盛连绵,历来为文人雅士咸集之所。由于被兵火毁坏,西来寺已完全失去从前风貌与辉煌。
2005年,高僧释悟宗住持西来寺。西来寺破土动工修建历时两年。采用仿原寺风貌和明清寺庙的建筑风格,依山势而建筑,从前门入院,分左、右副殿和正殿结构,正塑十方观音端坐莲台于观音院正殿之上,左右均有各路菩萨神灵,结构严谨、古朴、浑厚,造形美观,玲珑别致。西来寺选址重建处,曾是古播州杨氏世袭土司旧宅用地和西来寺旧址。寺庙坐西向东,背依林木葱茏的象山,下临阡陌田畴水域,视野开阔,世称象鼻卷水。周围群山环抱,层峦叠翠,形成笔架、元宝状,乃聚气纳财的风水宝地,一派紫气东来之气象,兼融暮鼓晨钟的禅境意韵,自古备受包括西南巨儒莫有芝、郑珍、名士李专(号白云居士)等在内的文人雅士及康熙帝、土司杨氏等皇族显要、虔诚信众青睐,并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趣事,结据史书记载:“佛藏北本”曾藏于西来寺,后因战乱而毁。至光绪初年,本隆和尚将西来寺进行规模修葺,并创设戒坛,取名为“松丘禅院”,由于寺院周围种植了一千多株柏树,柏树倒栽,长枝低垂,风景优美,香火旺盛。前来朝拜的信众无以计数,人们故此将“松丘禅院”称之为“小西天”。后因无人管理,柏树尽遭砍伐,建筑多数破烂被折毁,现唯一遗留3棵柏树和古寺原址被列入重点保护。下了诸多佛缘善举。
西来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落成,古称“松丘禅院”。清光绪初,僧本隆大加修葺,创刑檀,年渡皈依者百余人,寺僧亦在30人以上,香火鼎盛连绵,历来为文人雅士咸集之所。由于被兵火毁坏,西来寺已完全失去从前风貌与辉煌。
2005年,高僧释悟宗住持西来寺。西来寺破土动工修建历时两年。采用仿原寺风貌和明清寺庙的建筑风格,依山势而建筑,从前门入院,分左、右副殿和正殿结构,正塑十方观音端坐莲台于观音院正殿之上,左右均有各路菩萨神灵,结构严谨、古朴、浑厚,造形美观,玲珑别致。西来寺选址重建处,曾是古播州杨氏世袭土司旧宅用地和西来寺旧址。寺庙坐西向东,背依林木葱茏的象山,下临阡陌田畴水域,视野开阔,世称象鼻卷水。周围群山环抱,层峦叠翠,形成笔架、元宝状,乃聚气纳财的风水宝地,一派紫气东来之气象,兼融暮鼓晨钟的禅境意韵,自古备受包括西南巨儒莫有芝、郑珍、名士李专(号白云居士)等在内的文人雅士及康熙帝、土司杨氏等皇族显要、虔诚信众青睐,并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趣事,结据史书记载:“佛藏北本”曾藏于西来寺,后因战乱而毁。至光绪初年,本隆和尚将西来寺进行规模修葺,并创设戒坛,取名为“松丘禅院”,由于寺院周围种植了一千多株柏树,柏树倒栽,长枝低垂,风景优美,香火旺盛。前来朝拜的信众无以计数,人们故此将“松丘禅院”称之为“小西天”。后因无人管理,柏树尽遭砍伐,建筑多数破烂被折毁,现唯一遗留3棵柏树和古寺原址被列入重点保护。下了诸多佛缘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