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为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所造“阖闾大城”八座城门之一,扼大运河与大龙江交汇,但虽经历代多次改筑,其位置基本未变。初作“蟠门”,后因水陆萦回交错,改为“盘门”。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门、胥门。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今城垣是公元1351年所建,后经明、清两代续修的遗物。盘门的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绝无仅有,两陆门有内外两重,两门间构成瓮城,易守难攻,是研究我国古代攻防工事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南方水乡城市的城堡建筑;瑞光塔始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塔高53.57米,塔刹高9.14米,七级八面,为砖木结构。塔内曾发现一批珍贵文物,如真珠舍利宝幢、木刻《法华经》等;盘门边上的吴门桥,始建于宋代,现桥建于清同治十......
苏州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为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所造“阖闾大城”八座城门之一,扼大运河与大龙江交汇,但虽经历代多次改筑,其位置基本未变。初作“蟠门”,后因水陆萦回交错,改为“盘门”。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门、胥门。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今城垣是公元1351年所建,后经明、清两代续修的遗物。盘门的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绝无仅有,两陆门有内外两重,两门间构成瓮城,易守难攻,是研究我国古代攻防工事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南方水乡城市的城堡建筑;瑞光塔始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塔高53.57米,塔刹高9.14米,七级八面,为砖木结构。塔内曾发现一批珍贵文物,如真珠舍利宝幢、木刻《法华经》等;盘门边上的吴门桥,始建于宋代,现桥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拱券跨长16米,拱高9.85米,是苏州最大的单孔石拱桥,造型古朴,全用金山石砌成,两端石阶相接,每端达五十阶。
苏州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为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所造“阖闾大城”八座城门之一,扼大运河与大龙江交汇,但虽经历代多次改筑,其位置基本未变。初作“蟠门”,后因水陆萦回交错,改为“盘门”。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门、胥门。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今城垣是公元1351年所建,后经明、清两代续修的遗物。盘门的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绝无仅有,两陆门有内外两重,两门间构成瓮城,易守难攻,是研究我国古代攻防工事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南方水乡城市的城堡建筑;瑞光塔始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塔高53.57米,塔刹高9.14米,七级八面,为砖木结构。塔内曾发现一批珍贵文物,如真珠舍利宝幢、木刻《法华经》等;盘门边上的吴门桥,始建于宋代,现桥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拱券跨长16米,拱高9.85米,是苏州最大的单孔石拱桥,造型古朴,全用金山石砌成,两端石阶相接,每端达五十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