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6
老厝扫描:杨阿苗故居_杨阿苗故居游记攻略_窝棚旅游网 
天气预报   · ·
客服热线
130-6243-8555
旅游预订 — 请按 1
投诉建议 — 请按 2
厦门站
杨阿苗故居 2.3分
写游记 写点评 发照片

老厝扫描:杨阿苗故居

麦克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 2024-12-07 18:57:57

步行是不是美德在泉州的生活里并不重要,就象残旧的老房子在泉州人的视平线里慢慢被新的建筑取代一样,没有人去真正理会消亡的过去和拥挤的现在。


我对泉州老房子的喜爱源于我参加过一场泉州朋友的婚礼。那不是聚在酒店的辉煌灯光下的婚礼,而是在大厝里洋溢着的亲族、朋友乡土的欢娱。在热闹的院落里,可以听到熟悉的划拳、醉意的哄笑、小孩的哭闹,但是,泉州的院落里的小厢房都不大,就象我们十来个人挤的一间小房,这种尺度感觉不是大聚会的场合,当你带着一点醉意到隔壁和其它的房间凑热闹的时候,在熟悉和不熟悉的酒筵之间走过来走过去,才会体会到主人家族先祖们的庞大,这样的闽南民居建筑体量上的空间如果在平面上呈现的话实际上是很大的。


这样的院落也不是很精致的,从那些粗大的木梁、不算工整的柱石、简单的石窗、薄泥墙里暴露的竹子筋骨,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老房子历经几代人修葺后的不同的岁月痕迹。


前几天终于动了去看杨阿苗故居的念头,这地方离我住家只不过是隔了一座种满龙眼的小山丘,但是我每当在窗台上看这葱郁小山的时候,就觉得山的后面生长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在山那边的土地上唤起我的想象。这个村子里我认识的人也不少,每当说起杨阿庙故居就说此家乃是一富族,化了两三斤黄金,用了12年才建成,其他概无所描述。


我和朋友刚到杨阿苗故居的时候,着实没想到里面还住着人家。我愣愣往里走的时候,受到了主人很不友好的询问,带孙子的老俩口一边嚷着:这里可不是什么旅游胜地,这里是住家,要玩别处去。我对老人家说我这朋友可是慕名从东北过来看老宅子的(我还是留了个心眼没告诉他们朋友是从北京来的,非典时期嘛!),好说歹说,老人终于答应了,条件是要交参观费,相机不能带进去,我和朋友相视一笑,总算没白来。我们很 随便地在院落里转悠,老两口轮着跟在我们后面,这样的导游是很具有泉州特色的,但是这毕竟是人家家居嘛。



甫踏进宅门,我们被宅子里雕梁画栋的精致惊呆了,没有到杨阿苗故居可能想象不出,泉州民宅建筑曾经的辉煌,而这种辉煌在今天看来更象一个迷人的艺术宝库,当我看到如此数量大、质量高的木雕、砖雕、瓷雕、漆雕工艺严谨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仿佛这里就是一个古代深浮雕的博物馆。这宅子里最显著的就是木雕和石雕的组合,从整体来看,你并不能很详细的描绘它的布局和风格,因为从轴头到墙根,都是精雕细刻的组合,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精致的工艺品是这样静静的安顿在泉州南门外的小山脚下的这样一座民居里,在经历了时代的蒙尘后,镀金的轴头里的各种戏剧、传说人物的雕塑依然栩栩如生,浮雕的层次很复杂繁密,应该是2.5维多层立体作品,有着显著的清代雕刻特点,但是在单幅作品里的布局又是散点和平面画的,这种风格使得作品具有的建筑装饰的特点成为具有泉州古代民间特有的精巧雕塑工艺传统例证。这宅子的建筑风格是很具有泉州特色的,我们后来在新府口小巷的墙基找到了和杨阿苗故居相似雕有龙虎爪纹的整石墙垛子。



老阿伯看我们瞧得仔细,聊得有兴致,终于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宅子是他祖上杨阿苗在海外经商后回乡兴建,年代大概在光绪年间,据说以前悬挂着慈禧太后赏赐的匾额的,清代泉州府的地方官员到此地都要来此参拜圣迹,一跪好几里地。老阿伯告诉我们,以前来了多少外国客人他都不愿接待,特别是日本人要踏进院门槛都不行,原来老人的父亲也是在日据时代的遇害者,言下之意是给足我们面子了。老人见和我们谈得来,就饶有兴趣地介绍他所了解的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的雕塑,这组雕塑基本上是三国演义篇章的图解,赵子龙在右下角,其余二三十人皆为曹操手下大将,人物造型、表情、服饰、兵刃尽皆不同,显然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和熟悉是下了大力气的,又看八仙过海等不一而足,基本上中国古代文化、传说中美好的部分都被工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天堂一样的艺术神化形象。


在泉州传统民居里有宫殿式大厝、手巾寮式民居、石筑民居、木楼民居、土楼民居、洋楼民居等,大厝风格的沿革大多有唐宋建筑的影子,弧型屋顶大梁是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泉州大厝基本上都保留了这个样式,杨阿苗故居也不例外,但是现在好象没感觉到有宫廷建筑和寺庙建筑藻井印象的记忆存在。其五间张,三进深,双护厝的布局,虽然是大户人家但是尺度感觉却亲切怡人,门前是大石铺垫的石埕院子有一个简易篮球场的面积,三面是简陋的矮墙围护,穿过天井,是用来祭祀和做佛场的正厅,这里是整栋宅子的心脏,精神之府,显得比别的厢房要高大开阔许多,主要可能是屋檐外伸,屏风沿着两边的墙拓大了走廊部分空间的缘故,据老人介绍,这屏风式隔墙和正厅大堂墙之间的门槛实际上是可以随时拆下来,最后一次家族做大佛事拆门槛是1958年的事情了。



在我看来杨阿苗故居应算是属于很功利的建筑,从建筑外观看并不是很显富的建筑,而厅堂里面的装饰却极尽华丽陈设,到厢房居住部分又复简单质朴,因可能商业交际的需要,其客庭花厅的雕塑部分规格和镀金成分明显加大,整石浮雕、影雕雕饰的窗户,同时也有了一定江南园林风格的吸收,坐在这里你就可以想象主人家先辈们香烟氲氤、红灯低垂、丫鬟穿梭的花厅宴客的热闹场面了。 


当我们在辨认大门口墙上石砖拼起来的文字“鱣鲤呈瑞”的时候,我顺便问到东家这样的建筑何以能够逃脱文革浩劫而完全依靠家族力量保存下来的,老人家说,当时就是完全靠家里人在墙上粉了厚厚一道假泥墙遮住了这些古迹才幸免于难的,遮不住的构件和后来露出来的部分也被红卫兵和工作组敲掉了或者抢走了,宅内的东西除了能用毛泽东像和文革标语糊住的也被破四旧了。


老人气愤地说,这房子天灾是不怕的,前几天地震局来人测量还一个劲夸这房子抗震设计是非常好的,怕就是人祸。两次人祸皆对老宅子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第一次是文革瞎胡闹,第二次是村里修渠炸石头,屋顶都被石头落豁了,后来公家随便修修敷衍了事,工人临走还偷走了些屋顶的瓷雕和瓦当。老人说,刚刚对我们不礼貌是因为对我们有戒心,现在觊觎这宅子的梁上君子防不胜防,去年夜间有人从屋顶上翻过来,将其家人反锁在屋内,肆意偷盗木雕门楞,幸亏以前匠人做工结实,盗贼的钻头才没有得逞。


临走前,老人在花厅沏了新上市的乌龙茶跟我们唠嗑,老人自豪地说:“这可是我们家150年前搭设的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水哦!”

点赞 0
免责声明
1、本图片由网友上传,页面刊出的发布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
2、本图片版权仍属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是作者请联系我们添加您的姓名;
3、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页面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
4、如其他媒体及网站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
5、图片只做旅游城市景区景点展示,不作盈利使用;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回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发现好玩的地方 | 问题反馈 | 添加景点 | 景点大全排行 | 友情链接申请:请加 44685295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闽ICP备19001345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