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
苗栗旅游攻略介绍_苗栗客家文化园区游记攻略_窝棚旅游网 
天气预报   · ·
客服热线
130-6243-8555
旅游预订 — 请按 1
投诉建议 — 请按 2
厦门站
苗栗客家文化园区 8.1分
写游记 写点评 发照片

苗栗旅游攻略介绍

短鼻子大笨象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 2016-01-25 16:56:26

  


  出磺坑古道位于苗栗公馆乡的出磺坑与大湖法云寺之间,全长1.8公里。古道起点原位于开矿小学的后方,越过金童山鞍部,抵达法云寺山脚下的彼岸桥。后来因法云寺的兴建,古道才改走成今日的路线。

  出磺坑古道的登山口就位于出磺坑城隍宫前的开矿小区岔路口。城隍庙一般都设立于县治所在地,出磺坑却有城隍庙,这与此地特殊的历史有关。出磺坑是台湾地区最早发现石油及开采的地方,因此设有城隍庙以镇守地方。

  出磺坑,旧称“硫磺窟”,由于早期民众不认识石油,看见地上冒出硫磺色液体,误以为是硫磺,而称这里为“硫矿窟”。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客家人邱苟来此开采石油,开启了台湾地区开采石油的历史。光绪3年(1877),清廷将油井收归官办,并自美国进口顿钻钻机一部,日产煤油(石油)一千五百斤,硫磺窟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口顿钻的现代油井。

  刘铭传出任台湾巡抚后,光绪13年(1887)在苗栗成立煤油局,并将硫磺窟改名为“出磺坑”。出磺坑历经清朝、日治时代的长期开采,石油矿脉已经枯竭,但目前仍为台湾“中油”公司的天然气的生产基地。

  


  开矿小区的岔路口,并没有出磺坑古道的标志,而是立有“法云寺古道”的导览牌。出磺坑古道,以法云寺为终点,所以又称为“法云寺古道”。

  循着红砖步道,穿过开矿小区,接产业道路,上行几十公尺,路旁的景观墙贴有“陆军步道”导览图。

  由于早期附近的陆军步兵训练常走这条山路,以训练士兵的体能,因此村民又称出磺坑古道为“陆军步道”。

  沿着产业道路上行约三百公尺,转入左岔路,一条小水泥道路。穿过槟榔园,绕过弯道之后,右侧出现石阶路。转入这条石阶路,不久出现古意盎然的旧石阶,这是出磺坑古道仅存的旧路。

  虽然沿途有些杂草,但路迹清晰,古朴的旧石阶,令人有岁月的怀想。爬至上方的开阔处,视野豁然开朗,俯瞰山脚下的出磺坑“中油”矿区,望向远处的72快速道路,沿着后龙溪,如蛇形般的穿越牛斗峡谷,朝向出磺坑而来。

  


  这里约位于出磺坑城隍宫与大湖法云寺的中点,可算是法云寺古道真正的起点。

  步道入口立有指标,一边指向法云寺,一边指向“出矿坑”。其实地名应是“出‘磺’坑”,指标却写成“出矿坑”,难怪现在很多人都称出磺坑古道为“出矿坑古道”。虽然两者意思相似,但地名有其原始,不宜因承办人员一时粗心笔误而积非成是。

  法云寺古道以枋木的石材铺成的石板路,路宽好走,每一百公尺设有里程指标。前段一路平缓,林木优美,绿意盎然,走来相当舒适。接着缓缓爬升,抵达越岭高点的观景平台(0.5K处),可以倚栏再次望见后龙溪牛斗峡谷的美丽风光。

  这里就是金童山的越岭鞍部了。越岭处有横向山径交叉,右往玉女峰(山),左往金童山,古道则越岭直下法云寺。越岭之后,铺设木栈道阶梯,林间极幽雅,一路下坡行,后段渐变为土路,路旁有竹林。下行约400公尺,抵达法云寺。

  法云寺是大湖著名的百年古寺,建于日治时代大正元年(1912)(或说建于大正二年),1935年曾毁于关刀山大地震。今日的法云寺建筑宏伟,歇山重檐式的大殿,庄严雄丽,颇有大唐之风。大殿内供奉一尊高达七尺,重约一万台斤的白玉释迦牟尼佛,最为知名。

  


  法云寺著名的历史遗迹,是座落于大殿旁的大湖开拓纪念碑,为大正六年(1917)大湖地方绅商所立,以感念吴定新、吴定连、吴定来、吴定贵兄弟开拓大湖的功绩。

  纪念碑基座的四个墙面都刻有碑文,记载吴氏兄弟的事迹及法云禅寺兴建的缘起。大湖的开拓,吴氏兄首开其功,而法云寺的兴建,也是吴氏兄弟所倡议。

  最初,吴氏家族开拓铜锣的新鸡隆(今铜锣乡新隆村),后来吴定新率兄弟登高探险,侦察发现大湖地形开阔,可加以开垦,以做为鸡隆的屏障,因此地山谷形像一座大湖泊,而命名为“大湖”。于是向官府申请拓垦,同治元年(1862),吴氏兄弟召募垦户,并雇用隘勇入垦大湖,此举激起了当地泰雅族部落的反抗。碑文记载了当年双方战斗的激烈情况:“相持三个月有余,周围铳柜筑成20座,讵大小南势蕃人怀忿不服,纠缉北势至南庄大小共17社,计600余名,于是年11月末演夜齐到现在学校附近地为战场,7日间激战不休,互相死伤,即取救于鸡隆佃户百余名锋拥而出,袭击一阵,蕃人死伤益甚,暂生退避;继杀一阵,始行畏服,转托求和。”

  虽然汉人成功入垦大湖,并设隘守御,以保护佃户,然而双方冲突持续,互有攻击而伤亡不断。后来吴定新的弟弟吴定贵、吴定来都死于战斗。光绪13年(1887),吴定新逝世后,由吴定连继承其志,持续开垦大湖,大湖终于成为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农业聚落。

  


  来到法云寺大殿前的广场,所见山脚下这片平坦广阔的谷地就是大湖了。

  150年前,汉人与泰雅族曾经在这块土地浴血战斗,如今只见风光明媚,一眼望去尽是青翠的果园,这里的土地产出鲜红味美的草莓。

  大正六年大湖商绅立碑感念吴氏,颂其功迹;百年之后的旅人,对于台湾岛及少数民族的历史,多了一分理解的同情,读碑文的心情也就有所不同了。

  光绪年间,曾任台湾道的刘璈在《详大湖罩兰等庄民人占夺番地定立界碑屯垦由》的奏议中提及,造成双方冲突的基本原因就在于汉人“图占番地,自招其祸。”

  当时虽然官府同意民间开垦荒埔,汉人垦户却基于自身利益而不断越界扩大垦地,而激起原住民的愤忿与反抗,官府始终无法有效处理,导致双方的冲突难以化解。到了刘铭传主政的时期,更积极开发台湾山地的樟脑资源,并设立全台抚垦总局及各地抚垦局,配置官方隘勇武力,由政府带头冲,冲突就更难以避免了。

  吴定新在世时,曾屡次登大湖群山勘察地理,认为此地山峦形胜,而有所愿望,希望大湖开辟成功后,能在此建庙以庇佑地方,并祀祭死难的垦户,以抚慰其遗属。吴定新的心愿未了,而由其弟吴定连承续,在他的倡议下,大湖地方商绅共同捐资,兴建法云禅寺于观音山,完成吴定新的遗志。

  寺成之后,大湖商绅并设立纪念碑以感念吴氏兄弟的功迹,这就是法云寺今日所见的这座大湖开拓纪念碑了。


点赞 0
免责声明
1、本图片由网友上传,页面刊出的发布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
2、本图片版权仍属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是作者请联系我们添加您的姓名;
3、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页面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
4、如其他媒体及网站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
5、图片只做旅游城市景区景点展示,不作盈利使用;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回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发现好玩的地方 | 问题反馈 | 添加景点 | 景点大全排行 | 友情链接申请:请加 44685295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闽ICP备19001345号-29